云南师范大学代表赴京津参加中欧大学治理与学术创新国际研讨班

2019年6月23至28日, 欧盟“伊拉斯谟+”(Erasmus+)支持的LEAD2项目的“中欧大学治理与学术创新国际研讨班”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NAEA,中国北京)举行。本次研讨班是该项目第二期自启动以来开展的第一次混合培训和研讨会。24日上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于京天的主持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侯慧君和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前副校长阎·科诺斯(Jan Cornelis)对开班会议进行了致辞。我校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师茶世俊、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周家荣、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王坤,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研究生张玉婷一行四人,作为云南师范大学的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班的交流与学习。

参加本次研讨班的代表有来自国内外的多所高校,中方参与研讨会的除LEAD2项目的六所合作单位外,还有来自其他不同高校的校院负责人及学者。在开班式结束后,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中东科技大学的副校长菇萨•考索尔(Gulser KOKSAL)和迪肯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沈伟分别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了演讲。当日下午,研讨班成员分组举行了平行研讨,激发不同学者对学术领导力的不同看法。

    6月25日,研讨班成员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和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进行现场教学,并参观了学校的实训基地与设施建设。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党委书记张兴会就“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推进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进行了主旨演讲。张书记介绍了国家层面对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及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结合学校情况分享了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做法,会后与研讨班成员共同参观了学校实验实训场所;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马新宾,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史,学生的人才培养,教师的管理机制以及学院的国际化情况,分享了建设世界一流化工学院的经验,并对研讨班成员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

 

6月26日,在云南师范大学茶世俊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的院长刘宝存教授、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副教授菲利帕·卡萨坦,中东科技大学校长国际事务顾问海丽•伊西克•古勒(Hale Isik Guler),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安东尼•安托万(Anthony Antoine),围绕院校治理的国际化视角分别进行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刘宝存教授结合中国大学治理的历史背景、治理的体系结构、治理的问题及变革进行了讲述;菲利帕•卡萨坦副教授介绍了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的人才管理决策体系及制度;古勒副教授则分享了中东科技大学在国际化方面的成就,并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多元文化融合和国际化校园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安东尼主任结合欧盟的实践从教学、研究、服务的角度阐述了欧盟对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安排;下午的分组结构化研讨,对什么是学术领导力和中欧高校的组织管理结构进行了讨论,中欧在组织管理方面的异同。

 

6月27日,研讨班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进行现场教学的学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胡百精院长分享了学院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院系治理创新”,提出了对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的“生态型培养体系”,学院旨在进行专业融合、学科融合、跨文化融合及个性化培养。本次演讲引发成员的高度共鸣,大家与胡院长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和提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阎凤娇院长和系主任杨钋教授,分别就“研究型大学的学院治理模式”和“系主任的角色、胜任力和激励”进行了演讲,现场气氛融洽而热烈,研讨班学员认真学习并积极参与了研讨与思考。

 

6月28日上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教师刘亚荣对前几天会议进行了小结,学员围绕“大学治理的问题/现象/矛盾”进行了分组结构化研讨,总结了当前中欧双方在大学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关解决方式。下午,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LEAD2项目负责人朱畅教授的主持下举行了本次研讨班的结业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于京天和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前副校长阎•科诺斯(Jan Cornelis) 为闭幕致词,并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本次研讨班的活动,通过对四所中国一流院校现场教学的学习,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阐述院校治理的经验制度的讲座,以及研讨班成员针对不同大学治理问题的深入剖析与交流探讨,让我们对中西方不同的大学治理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既丰富了现有的高等教育管理知识,积累了更多中国高校大学治理的经验,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能更有效地解决当前学校存在的治理问题,推动我校在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方面进一步的发展。

 

供稿人:张玉婷   审稿人:刘六生

http://ihead.ynnu.edu.cn/info/1017/1158.htm